證券市場意見領袖昨(5)日赴財政健全小組分組會議建言,證券商公會理事長黃敏助直接建議維持現狀;元大寶來證券副董事長黃古彬則說,哪有流通稅目可以每年收到上千億元?以他看法,台灣的證交稅,實質上就是證所稅。
  黃古彬認為,目前外界對證券業有很深誤解,看法也不甚公平。因為在台灣,證券業根本稱不上是「暴利行業」。
  他引用「台灣50」憑證解釋說,這是台灣最具有指標意義的一檔ETF,選上的50支股票,都是一時之選,可是這檔憑證上市九年來,價位也不過從37元漲到53元,換算年報酬率約5%。最好的都只有這樣,怎能說是暴利?
  黃敏助說,昨日台股下跌,雖然不是這場會議討論的議題引起,但這問題相當敏感,還有與南韓、香港競爭的客觀現實。他強調,台灣市場散戶多、進出頻繁、周轉率高,「加上一直實施輕稅簡政」,才有現在的規模。他指出,個人不宜課徵證所稅,法人經營績效有好有壞、有賺有賠,扣抵後,也未必課得到稅。加上證交稅是「只對賣方課的稅」,已隱含所得稅的意義,台灣的證交稅就是證所稅。
  這些說法引起部分委員不滿,公平稅改聯盟召集人王榮璋說,反對課徵證所稅論調,他聽多了,但公平正義與未來國家財政困境,才是問題的重點所在;為何薪資所得者,跑都跑不掉,但證券投資的獲利,可以一塊錢都不用繳。
  連日來,家裡電話被散戶罵爆的簡錫土皆說,這改革就像出疹子,出過就好了。他認為改革契機難逢,劉憶如部長要好好想想「自己的歷史定位問題」。<擷錄經濟>

arrow
arrow

    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